超分辨顯微鏡工作原理的詳細介紹:對於傳統的光學顯微鏡,光的衍射讓成像分辨率限製在大約250 nm。如今,超分辨率技術可以將此提高10倍以上。這種技術主要通過三種方法實現:單分子定位顯微鏡,包括光敏定位顯微鏡(PALM)和隨機光學重建顯微鏡(STORM);結構照明顯微鏡(SIM);以及受激發射損耗顯微鏡(STED)。
如何選擇超分辨率技術,這是大家都關心的。“不幸的是,並沒有簡單的原則來決定使用哪種方法,”英國牛津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Mathew Stracy說。“每一種都有其自身的優點和缺點。”
科學家當然也在想辦法,為特定的項目選擇合適的方法。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助理教授Yoav Shechtman表示:“在生物成像的背景下,要考慮的關鍵因素包括:空間和時間分辨率、對光損傷的敏感性、標記能力、樣本厚度,以及背景熒光或細胞自體熒光。”
工作原理
各種超分辨顯微鏡是以不同的方式工作的。以PALM和STORM為例,在特定時刻,隻有一小部分熒光標記激發或光活化,使得它們能夠高精度地獨立定位。讓所有熒光標記都經曆這個過程,這也就帶來了一幅完整的超分辨率圖像。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之一、馬普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主任Stefan Hell表示:“PALM/STORM係統相對容易搭建,但比較難以應用,因為熒光基團要具有光活化能力。局限之處在於它們需要檢測細胞背景下的單個熒光分子,在可靠性上不及STED。”
STED使用激光脈衝來激發熒光基團,並使用環形的激光來淬滅熒光基團,隻留下中間納米大小的熒光而得到超高分辨率。掃描整個樣本,可生成一幅圖像。“STED的優勢在於它是一種按鈕技術,”Hell解釋說。“它用起來就像標準的共聚焦熒光顯微鏡。”它還可以利用一些熒光基團對活細胞進行成像,比如綠色或黃色的熒光蛋白和羅丹明衍生染料。